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接受當下

「有一些事情,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掌握它的意義,那就讓事情來掌握我們。」──德蕾莎修女

有時明白某些事情會讓人痛苦,因此我們甚至會不想去了解它。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傾向於避免痛苦,而不是去尋找補償之道,這也可以說明,為何當我們感覺有難受的事情要發生,我們會想立刻中斷它,還會出現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應。

你可以試著回想,當你勇敢地去面對你不只一次托詞逃脫的藉口,那麼,你應當很容易理解,當你決定面對之後,你的內在發生了某種改變,就好像你整個人擴大了起來,你彷彿經驗到在自己的根本之處掀起了革命。你所感受到的變化,正是你超越了那個常讓你受限的「我」,即便為時甚短,但你對現實世界已經有了迴然不同的經驗。

「接納」是一股往前行動的衝力,是願意擔負起責任來,全然清楚自己確實具有能力去回應所發生的事。當發生了不願見到的事情時,比如錯過飛機的航班,或有人粗魯地打斷了你的談話,不管事件多麼微不足道,我們都會立刻賦予那個事件一個意義。而這個意義,就生出力量,足以喚起諸如憤怒、挫折或焦慮等負面情緒。籠罩在這樣的情緒之中,如果我們不了解事件發生的根源,便很難輕易擺脫它,所以,「接納」這個關鍵詞,正意謂著當事人能與現實和解,能安於現實的處境。

我想特別指出一點,「接納」與死心認命全無相同之處。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對現狀死心,只會導致令人難受的無力反應,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再怎麼做也於事無補。「接納」可以完成死心認命絕無法達成的任務。相對於消沉放棄,「接納」是一股往前行動的衝力,是願意擔負起責任來,全然清楚自己確實具有能力去回應所發生的事。

「接納」意謂著,你所採取的行動,並非去反抗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去對抗沒有人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的念頭。當我開放自己去面對接納的可能性,我同時也打開了,思考事情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機會,而且我也彷彿能見到,處在困境另一邊的景象。


(本文作者/瑪西歐.阿隆梭.布伊克)

(摘自/躍下斷崖,與自己相逢/商周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