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如何療癒過去的創傷?

在心理學上,創傷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體或心理損害,而心理創傷就是和一些生活事件相關的一種強烈的情感反應。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童年陰影,它是所有傷害中最難被察覺、影響最大和難以癒合的一種。時間久了,它們被我們遺忘,甚至我們都不知道這原來也是一種傷害,但我們終其一生在為它的影響買單。

童年,也許是因為首次涉入世界的關係,才對任何傷害感觸很深;也許是因為年齡小,才那麼無助和無法承受。這些傷害甚至潛移默化影響我們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人,可能會比較叛逆;
小時候遭受過性侵、猥褻的人,可能會害怕接近異性;
在暴力下成長的孩子,脾氣會比較差;
從小被打壓控制的人,可能隱藏著深深的自卑,很多不自信,都是來自於從小的家庭教養。

期待性創傷

所謂的期待性創傷,是指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待。比如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期待要一個男孩子或者是要一個女孩子,而和自己期待的結果不一樣,可能就會區別對待;

再比如,期待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很優秀,期待孩子可以不淘氣且很聽話等,一旦孩子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父母就會批評、指責、打罵,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創傷。

因此,這樣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整個童年都持續的發生,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包括她對這個世界和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分離性創傷

有分離性創傷的孩子,會在內心當中非常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為養育環境的不穩定,或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所謂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就是指養育者的情緒波動大,或沒有情緒波動,或根本不具備相對應的父母功能。

在我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她們要嘛是小時候父母去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一年見不了兩次面;要嘛是因為計劃生育超生了,把孩子放到其他親戚家養育,等孩子十來歲的時候才接回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還有的是父母早年就因病或因其他原因去世的。

在孩子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需要父母的愛的時候,父母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和孩子在一起。這樣的成長環境,會讓人持續待在安全感缺失的狀態裡,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和人際關係中的情感鏈接都很敏感。為了保護自己,只能一直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有多厲害,從而斷絕與他人的交流來往。

忽視性創傷

所謂的忽視性創傷,就是在我們小的時候,自己的感受、意願或聲音都沒有被真正看到、聽到、感受到。

很多人小時候都會經歷過這個情景,就是自己摔倒了,父母為了讓他學會堅強,叫他不要哭,說哭是一件羞愧的事。還有就是,父母總是認為我們還是個孩子,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被父母所理解,更有可能是不被父母所尊重,讓我們內心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不自信的人。

這種創傷還會導致我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扮演一個很重視自己、時刻關注自己的父母角色,因為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因此,過分渴望得到關注,其實是忽視性創傷所引起的反應。

由於人類心理保護性機制,創傷性記憶被壓制,到了意識層面以下,簡單的說,就是人會選擇性遺忘不好的事情,但是,這些記憶卻在發揮作用,影響著當事人的行為與情緒,而且,在很多年之後,記憶有可能被喚起。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往糟糕的情感體驗,會刻印在我們的"關係模式"中,一旦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便無法學會如何正確伴侶,在感情中始終難以快樂,甚至不斷重複父母錯誤的行為,將童年陰影籠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時間能讓我們淡忘曾經痛苦,卻無法改變這些經歷在我們人格中投下的陰影,唯有選擇正視、療癒過去,我們才能踏上重建內心的旅程。

自我療癒階段一

療癒童年創傷,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當我們知道創傷形成的原因後:

1.首先需要的是我們願意接受創傷的存在。

什麼叫接受創傷的存在?就是接納曾經所受到過的創傷,正視這個創傷的存在,而不是否認或逃避。只有當我們接受了創傷的存在後,我們才可以進行一些修復和調整。

2.接下來是與過去的自己建立一個鏈接。

所謂的修復不是說去指責父母,埋怨父母,而是跟當時的自己建立一個鏈接。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保護那時候的自己,讓當時的那種感受能夠得到表達。

如果回到當初,看到當時的自己,才發現那個小小的我會很需要被自己在內心擁抱,並告訴TA這不是你的錯。當那時候的感受被說出來後,也就是跟過去的自己建立了鏈接。告訴過去的自己,現在的我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自己了,不需再擔心被傷害而緊張、憤怒了。

3.然後是阻斷創傷,選擇支持性的資源。

當你擁抱自己,跟自己建立鏈接後,可以通過用阻斷的方式,來讓自己做出一個新的選擇和改變。阻斷的方式,就是尋找支持性的資源。

比如我的來訪者找的支持性資源就是她丈夫,她選擇跟丈夫坦白曾受到的傷害,並告訴丈夫,希望他能夠在她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她一個擁抱。當他們進行這樣的交流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

自我療癒階段二

童年的創傷已經造成了,不管父母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過錯導致它的發生,這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與其說,我們去和父母和解,去原諒父母曾經所做的一切,倒不如,我們作為現在的自己,去改變曾經的自己。

以下4個步驟,就像一扇大門,成為自我療癒階段1的有效輔助:

1.打開那扇門

看見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很多的童年創傷,比如童年缺乏愛、呵護,以及受到的不公與評判,都有很大幫助。要療癒童年創傷,要承認和看見當年自己那個不公和困難的遭遇。我們要為當初那個受傷的、委屈的小孩平反。

你可以對自己說(大聲念出來):

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個孩子,我該自由玩耍,現在卻要擔負照顧家人的責任。這不是我的義務,這是我的犧牲,而你們卻不懂得感謝和欣賞我,給我那麼多的批評、要求甚至命令,你們剝奪我、命令我、苛責我,這非常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一個美麗的女孩,你們卻因為重男輕女的偏見對我失望,我怎麼努力都進不到你們的心裡去,即便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們還是喜歡男孩輕視我,這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本來我是一個神聖的生命,你卻告訴我我比不上別人,本來我們應該為自己講話,你卻出於害怕要我逆來順受。

那是不公平的,你身為父親,你的強大用來保護和支持我,你卻用來威脅和命令我,而且你居然享受你的勝利,這是非常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曾遭遇過各種不公平,如果我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已經盡力了。但即便是佛陀釋迦摩尼,他少時也遭遇過父母的不公平,他的父親想盡辦法要他做繼承人。

你需要去充分的承認這個不公平,不用害怕憤怒和怨恨,就算是仇恨也不必怕,充分的去怒,去怨,毫無阻擋和害怕,然後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湧出來,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地愛,也不能好好地怨。

如果你想真的愛自己,那就充分的去為自己講話,這些本就是真實的,為什麼要用"不應該"來打壓,父母本就是我們人生裡最愛恨交織的人,如果出現"我恨不得掐死你"、"你根本不配做父母"類似的言辭是完全正常的。

但我說的不是報復,不是對父母大發雷霆,如果這發生了,不必內疚,如果沒發生,我不建議這麼做。你可以對你的療癒控訴父母,可以在鏡子面前對自己控訴父母,但不要直接這樣對父母。

對於父母,我覺得最大限度的話是:當初你那樣做,我真的很受傷,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委屈。

這一步就是承認孩子遭遇不公平,為小時候的自己平反。不必壓抑憤怒和怨恨,悲傷會進來,憤怒到極致就是悲傷,當悲傷來臨,接納也就開始了;當接納開始,愛也就油然而生了。因為所有的怒和怨,不過是渴望愛而求不得。

2.欣賞和感謝自己活下來

想像一下那個孩子,忍受了這麼多,承受了這麼多,委屈了這麼多,壓抑了那麼多,孤單了那麼多,無奈了那麼多,痛苦了這麼多…終於活到現在,有機會覺察和療癒、有機會做自己,這是那個小孩子的偉大成就。

我頭腦中有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士兵受傷了,他自救,他可能都不能走了;他就爬,忍著傷痛一寸寸的爬,一段段的捱過來。經過荊棘,經過沼澤,經過黑暗,那麼久,那麼遠,終於來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救了自己,他是一個英雄。

他所有的努力和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活下來,而他做到了,我們可以享受他帶給我們的安全、自由和"活下來"。我們可以欣賞那個小孩子是如此的頑強、執著,感謝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

對那個小孩子來講,他是沒有能力對抗那個環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存自己活下來,如果我們享受這個"活下來"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給那個孩子巨大的欣賞和感激。如果我們不願意看、不屑於看這部分,那就不是任何人的不公平,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不公平。

3.寬恕父母和自己

首先是寬恕父母的無知和有限。相信他們在最深的地方是愛我們的,相信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們,相信他們自己也在痛苦和有限中。

寬恕他們沒有機會瞭解愛的真諦,寬恕他們沒有被足夠好的愛過,相信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不僅都是他們所遭遇的態度,而且是其中最好的,甚至是他們出於愛而改良過的,是他們努力以後所能做到的。

不需要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找他們討愛,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去給出愛,給出諒解,去放下。

我們現在比他們更強大,意識層面更高、高很多,能力更強,也更有機會學習和覺察,當我們真的站起來,我們就可以去愛他們,原諒和尊重他們。

其次是寬恕自己。

寬恕當初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沒有能力給自己安全、自由,寬恕當初不懂得或者不敢為自己說話,寬恕自己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有限。

寬恕自己為了適應環境而壓抑、隱藏甚至扭曲了的自己,寬恕自己因此而積累了大量的情緒,以至於會遷怒他人、會煩躁不安,情緒此消彼長、綿延不斷。

寬恕自己接受了那個環境錯誤的教導和暗示,而卑微的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不夠好,認為自己不值得。

寬恕自己沒有能力去認識、覺察和擺脫那些困境、孤獨和害怕;寬恕自己在那個環境無從學習自愛、自尊和自我安慰,經常與自己作對,經常對自己批判甚至苛責。

寬恕自己習得了對自己並不好的觀念和模式,思維模式、感受模式和行為模式。

寬恕自己也曾因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而對別人不公,給別人帶來壓力、焦慮和痛苦。

寬恕自己內在的不和諧,寬恕自己就像腿受傷了一樣一瘸一拐地活著。

4.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

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說什麼,你都在向世界顯示:你把自己當做誰。

當你抱怨、憤怒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孤單、害怕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認為只有別人改變對你的態度你才能快樂和滿足時,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如果你喜歡把自己當做受傷的小孩、當做無力的小孩、看做一個弱女子、把自己當做一個軟男,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獲得痛苦的途徑,你有權這樣做,你有權終其一生這樣做,只要你願意。同樣,你也有權把自己看做一個成熟而為自己負責的人,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熱愛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

你可以從傷痛中獲得鑽石,從困難中蛻變成熟,即便你不習慣、不熟悉這樣做,你也能學會,一定能做到,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還有權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你可以認出你是一個生命—無暇、自足而圓滿的生命,那些經歷、感受、觀念都不是你,你擁有這些但這些不等同於你。

你是一個舞台,上演過悲傷無助的戲劇,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邀請喜劇上台,你是唯一的主人,你不是任何一幕劇,你可以呈現、經歷和擁有這些,你可以把悲劇當做一個張力和伏筆而重寫你的劇本。

你可以毫無評判、完全接受的欣賞舞台上的任何呈現,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場景在一起但又不屬於他們,你可以有永恆的和諧。因為是你承載他們,而不是他們束縛定義你。

你可以永遠的滿足,因為你什麼也不缺乏,什麼也不會失去。重要的是,在哪裡就好好地在哪裡,心中有一個心靈進化的地圖,有一個願意前行的心念,有一顆願意持續自我療癒的耐心。

當你的信任和耐心足夠,沿途都是風景,我們也終將通過自我養育成為成熟而完整幸福的人!


轉自:https://www.awaker.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75
https://san23.pixnet.net/blog/post/697685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