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夏季養生重在養陽

根據中醫的觀念,人的五臟與各個季節會相互對應,像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每個時節都需要調養不同的臟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針灸科主任楊素卿指出,中醫的心包含心理與生理兩個方面。

隨著夏季炎熱的溫度不斷節節高升,容易使人的情緒變得浮躁不安,心神不寧。中醫認為心為陽臟,主陽氣,對全身都有溫養作用,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而且心可謂五臟六腑之大主,因此「心和」則五臟六腑皆調和,也就不容易生病。

楊素卿指出,中醫的「心」包括心理與生理兩個層面,心理主要影響的是情緒,例如,是不是脾氣變得特別暴躁,或是精神容易受到波動起伏;而生理方面,心臟負責的是全身血液、體液的掌控,如血液循環、汗液調節等。

在臺灣由於暑夏悶濕,有些民眾在高溫炎熱的天氣,卻要到戶外從事工作或活動,此時不但經常會汗流浹背,還要當心有中暑的可能,楊素卿建議這些民眾除了隨時注意水分的補充之外,也可以利用生津補氣飲做為平日的止渴飲,有助於補氣養陰、生津止渴。

【生津補氣飲】

材料:黨參3錢、麥冬3錢、五味子10顆。
做法:將冷水時放入藥材,以小火熬煮,將3碗水煮成2碗即可,如果感覺氣虛的人,還可以另外加黃耆3錢,則有更好的補中益氣之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