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有困難,第一要務就是找出失眠的原因,例如工作壓力、學業壓力、飲食或藥物…等,其實大部分的人大都可以經由生活作息及飲食的檢討,來了解自己為什麼失眠,但即使是失眠了,似乎是寧願吃藥也不願意調整生活,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使得必須借助安眠藥的人越來越多。
唐朝的時候,有位很會養生的醫師─孫思邈,曾在他的作品《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這一段話:「凡眠,先臥心,後臥眼,人臥一夜當作五度,反復常逐更轉。」雖然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但這一段話仍然道盡了現代人之所以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核心,而且還具有科學性。
「先臥心,後臥眼」強調的是睡眠時應該要先排除雜念,讓心靜下來,之後才能好眠。現代人失眠的最大原因就是心理壓力太大,心理無法放輕鬆,身體就無法放輕鬆。如何能有好眠?後半段話「人臥一夜當作五度,反復常逐更轉」更符合了人體生理研究中,人一夜有4~6次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週期事實。
除了靜心的要求之外,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養生延年不可或缺的一環,首先是時間要規律,夜間11點前就寢,是古人依自然和人體生理時鐘配合的最佳建議,若能規律的話則能縮短入眠的時間。
另外,也可按季節調整睡眠時間,基本原則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漸長,黑夜漸短;秋、冬季節則白日漸短、黑夜漸長,睡眠時間可隨之調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
此外也可以獨自睡眠,雖然常言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但是對於有睡眠困擾的人而言,共枕眠經常是「枕邊人呼呼大睡,同床者苦苦失眠」,若從養生的觀點看,獨眠是必要的。
在睡姿方面,側臥比仰臥容易入睡,孫思邈先生對此也有看法,他認為:「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右上左下的臥姿,可使胃內容物易於下流,呼吸道相對較通暢、口鼻分泌物較不易倒流,是較理想的方式。其實睡眠時身體多少會自行變換姿勢,如果都沒變換姿勢的話,早上起床時必然肢體酸麻、腰背酸痛,甚至活動困難。
而枕頭也需重視,它是睡眠時的重要工具,枕頭高度以躺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為佳,仰臥時枕高約一拳,側臥時枕高約一拳半。枕頭過高,會使頸部過於屈曲,壓迫脈管,妨礙血循;反之則造成頭部血液回流不暢,起床後容易出現頭暈腦脹,或顏面浮腫。
最後要注意一些影響睡眠的因素,睡覺雖是一種生理現象,但古代養生家,把睡眠的注意事項總結成「睡眠十忌」:一忌仰臥、二忌憂慮、三忌睡前發怒、四忌睡前飽食、五忌睡臥言語、六忌臥對燈光、七忌睡時張口、八忌夜臥覆首、九忌臥處當風、十忌睡臥對爐火。第一項忌仰臥是指側臥為較佳的睡姿,而不是不可以仰臥,其餘各項的確不利於睡眠,能避則避。
下面提供幾個簡單促進睡眠方法:
1.頭部按摩:晚上睡前,梳頭由前到後,再由後到前,如此循環梳頭數十次至百餘次後,用手指指腹緩慢柔和地自前髮際向後髮際按摩,用力均勻一致,如此反覆十餘次,直到頭皮微熱即可,養生十六宜中稱之為「髮宜常梳」。
2.睡前吐納:臨睡前做,對失眠者特別有效。方法是臥床,臉朝上,兩手平放在身體兩側,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同時想像吸進來的氣體在按摩自己的身體。這一過程約10秒鐘,再閉氣約3~5秒鐘,接著慢慢吐氣10秒鐘,感受身體被按摩後的鬆弛,這樣反復10次。上述做法能讓身體較為舒鬆,並使自己漸入夢境,安然入睡。
睡前助眠小方法:
1.溫水泡腳:用溫水泡腳至小腿肚,約10~15分鐘。
2.足部按摩:可和溫水洗腳配合,按摩腳底的湧泉穴及各趾縫間。
3.揉捏耳垂:用拇、食指輕攝耳垂,使略感酸脹,約2分鐘即可。
以上幾個方法是在您睡不著時,要記得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記住這些跟身體互動的簡易方法,希望可以助您入眠,若真的還沒辦法的話,就得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了。祝您有個好夢!
本文作者【桃園長庚中醫內科 李克成醫師】
本文由【長庚醫院】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