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會和環境刺激因子交互作用,以致產生惡性循環,病情總是反覆發作,包括過敏原、流汗、過熱、皮膚摩擦、情緒壓力等皆是,全球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七點八八,最近數十年患病人數有上升的趨勢。
張米淇醫師指出,門診中一位王小姐前來求診,主訴身體面、頸、上肢曲側非常癢,從小就有皮膚問題,看過無數醫師,但還是時好時壞,皮膚搔抓疤痕累累,白天忍耐不去搔抓,但半夜會不自覺地抓癢,甚至抓到破皮流血,皮膚也有多處脫皮脫屑狀況,外觀粗糙乾燥,角質肥厚紅腫。
望診患處皮膚型態,以及舌象淡紅肥大,唇色淡,經診斷為血虛風燥,治宜養血、潤膚、祛風、止癢,適合用當歸飲子,加減連翹、紫蘇葉、茯苓等藥材,經過長時間調理,患者體質逐漸拉回正軌,皮膚總算不會再大發作。建議經常按壓保健穴位,包括血海、合谷、曲池、陰陵泉,每次按壓大約十五秒,每個穴位做三至五個循環,按壓時有痠脹感,這樣才能達到刺激穴位作用。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上角,也就是上面約三指幅寬度的地方;合谷穴位在手拇指、食指合攏後肌肉隆起處;曲池穴位在肘部,取穴時必須彎曲肘部,就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陰陵泉穴位在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這個穴位與陽陵泉穴相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