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養生首先是為了健康,其次是為了快樂;那麼養生還有沒有別的目的呢?養生應該還有第三個目的,那就是智慧。應該沒有人希望自己健康快樂,但渾渾噩噩地活著。所以,養生其實有三個目的,第一當然是健康,第二是快樂,第三是智慧。
確立目的後,「生」到底要怎麼「養」呢?很多人一提起養生就覺得養生等於中醫,或者一提到中醫就覺得中醫等於養生,這兩種看法都不全面。其實華人傳統文化,基本上都是講養生,都是追求一種健康、智慧、快樂的人生,我把養生分為四大流派:儒家、道家、佛家、醫家,中醫只是養生的一個流派。
養生並不僅僅是為了不生病或延年益壽,而且也是為了快樂、幸福,為了提高生命品質。養生應該是表示,人們在尋找身體的健康,也在尋找幸福,尋找心靈的安寧;以上是華人文化對養生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其實帶有普世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對健康的定義進行多次修改。一開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就是身體健康,也就是所謂生理健康;後來發現光是身體健康還不夠,所以又加上心理健康;之後發現,身體、心理健康還不夠,有的人雖然身心健康,但不能適應社會,所以又加上了第三大要素:社會健康,亦即適應社會的能力良好;最終增加了道德健康。今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包括四大要素:身體、心理、社會和道德。
養生其實並不高深,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想「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年老的時候用錢換健康」,那就要小心了。真能用錢換健康嗎?我想這是不太可能。每個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少,都應該好好關注自己,因為生命至重,生命至貴。
(本文作者/張其成)
(摘自/養生,先養精氣神/時報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