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靈性的覺醒--意識的轉化-覺醒

覺醒是意識的轉化,在其中,思想和覺知是分開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他們經歷的一個過程。

對於那些少數經歷到突然的、戲劇化的以及看似不可逆轉的覺醒經驗的人來說,他們還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好讓新的意識狀態逐漸流入並且轉化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後整合進入生活當中。


當覺醒的時候,你不會再迷失在思想當中,而能體認到,其實你就是思想背後的覺知。

自此,思想不再是那個自我服侍(self-serving)的自發活動,佔有你並且控制你的生活。覺知取代了思想,思想無法再掌控你的生活,它成為覺知的僕人。

覺知就是與宇宙智性(universal intelligence)有意識地聯結。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臨在,有意識而無思想。

覺醒過程的開始要仰賴恩典的行動。你不能促使它發生,或是預先準備好迎接它或是累積功德來得到它。

雖然我們的頭腦非常熱衷於此道,但是覺醒不是靠一個循序漸進的理性步驟可以達到的。你也毋須先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它可能先降臨在罪人身上,而不是聖者身上,不過這都不一定。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會和各式各樣的人來往,不是只限於受尊敬的人。對於覺醒,你什麼都不能做,無論你做什麼,都可能會是小我試圖要把覺醒或者開悟加入它最有價值的收藏品行列,以便讓自己更加重要,並且更為壯大。

你把覺醒這個概念,或是一個覺醒甚或開悟者的形象加到心智當中,然後試着活出那樣的形象,而忘卻了覺醒本身。想要活出一個你加諸在自己身上或是別人給你的形象,是非常不真實的生活,這也是另一種小我扮演的無意識角色。

既然無法“做”什麼而達到覺醒,而且它不是已經發生了就是還沒有發生,那麼它怎麼可能成為生活的主要目的呢?所謂的“目的”不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什麼嗎?

只有第一次的覺醒,第一次對“有意識而無思想”的一瞥,是需要恩典才能發生的, 在你這裡不需要任何作為。如果你覺得這本書無法理解或是了無意義,那麼,你的覺醒就還沒有發生。然而,如果你的內在對本書產生了一些回應,如果你多少能體會一些其中的真理,就表示覺醒的過程已經展開。

這個過程一旦開始了,就不可逆轉,但是可能會被小我拖延。對某些人來說,光是讀本書,就會啟動覺醒的過程。對其他人來說,這本書的功用就是幫助他們體認自己已經開始覺醒的事實,並且強化、加速這個過程。

本書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當內在的小我試圖重新掌控並 且阻礙覺知升起的時候,幫助人們辨識出來。對一些人來說,覺醒的發生是當他們突然覺察到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時,尤其是那些他們已經認同了一輩子的持續性負面思想。突然間,他們心中會升起一種覺知,這種覺知能夠覺察到這些思想,但卻不是它們的一部分。

覺知和思考的關係是什麼呢?覺知是思想所在的空間,當這個空間能夠意識到它自己的時候,就是覺知。
當你瞥見了覺知或是臨在,馬上就會知道的。那時,它就不再是腦袋中的一個概念而已。然後你就可以做出有意識的選擇:保持臨在而不沉溺於無用的思考之中。你可以邀請臨在進入你的生活中,也就是說,騰出空間來。

覺醒的恩典來到之後,也帶來了一些責任。你可以試着繼續過你的生活,好像沒事發生一樣,你也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並且體認出:這個正在揚升的覺知,可能是發生在你身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向着這個正在萌生的意識打開你自己,把它的光帶進這個世界,並讓它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的。

“我要瞭解神的心智(the mind of God),”愛因斯坦說,“剩下的都是細節。”神的心智是什麼?就是意識。瞭解神的心智是什麼意思?就是去覺知。所謂的細節又是什麼?就是你外在的目的,和外在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當你可能還在等待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你生活中發生時,你也許還不瞭解:每個人身上可能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早已經發生在你的內在了——也就是,思考和覺知分裂的過程已然展開。

對很多正在經歷初期覺醒過程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再確定自己的外在目的究竟是什麼。驅動這個世界的力量已經無法再驅使他們了。當認清人類文明的瘋狂之後,他們可能會覺得與週遭的文化格格不入。

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好像住在兩個截然不同 世界之間的無人之地。他們不再被自己的小我主宰,但是正在揚升的覺知又還沒有完全整合進入生活之中。內在和外在的目的尚未合而為一。


《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 節錄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