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幹細胞外泌體助神經再生 國衛院治療新突破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李華容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歷經七年
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之活性物質。李華容副研究員表示,若對大腦受損的小鼠注射幹細胞外泌體,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長出突觸,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六成。此研究顯示幹細胞外泌體較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又能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對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

腦損傷與神經退化疾病就目前科學所知是不可逆的症狀,而多數神經退化疾病與腦損傷會引起失智,在台灣估計已經有超過二十七萬的失智人口,此恐為邁入高齡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除了高齡,各種程度的碰撞、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高血壓、糖尿病、長期的壓力及心理疾病等,都是造成腦損傷或退化的可能因素。雖然近年來在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因需以手術植入幹細胞,故仍須面臨細胞植入造成的併發症和形成異位組織的隱憂。

近年來,因發現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潛力,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研究突飛猛進。再生醫學為製作具有功能與生命性之身體器官組織,用於修復或是替換身體內,因為老化、生病、受損所造成之不健康的器官與組織。應用於各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關節疾病、運動外傷、骨骼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消化器官疾病、腦神經疾病等。

在二○一九年九月衛福部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後,台灣再生醫療領域正式邁向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臨床應用,及實質嘉惠病患的階段。雖然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細胞植入手術引發的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的可能性等,仍然是幹細胞治療的一大隱憂。

細胞治療面臨的挑戰-一、品管,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費用昂貴;二、臨床治療方式,手術植入幹細胞,具侵入性;三、術後風險,植入是細胞,具無法控制其生長的風險。

為了讓幹細胞治療及可能的應用更加普及,同時解決併發的負面反應,研究團隊致力於發現幹細胞具有修復能力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