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地球】放下

親愛的,我是地球的聲音,大家好。


今天我前來談論喜悅。無論正處於人生道路的哪個階段,你們都渴望它。你的生活中也許有著比較歡快的時期以及比較沉重的時期,感受到基本的喜悅正在流經你的生活依舊是可能的。

你要如何到達這個喜悅之地,如何創造它?通過放下、釋放和臣服。臣服於比你的頭腦和小我(帶著它的慾望、計劃和想法)更大的東西。

臣服、放下的行為看似是步入虛無、步入一個黑洞。但會這麼想是因為你一直被教導去相信—用你的頭腦和意願掌管你的生活是有必要的。這是很典型的人類會有的舉動,因為只有人類擁有自由意志。

與自然界的其它生物相比,人類有著更多的能力,很容易就想要使用意志和想法去塑造生活。但如果這個決心佔據上風,你的視野就變得狹窄。你被你的視角所獲取的視野以及他人的想法侷限了。

如果你只依靠自己的智力、你所知道的、你的推理、想法、計劃來行事,你就會發展出隧道視野。尤其是在不詢問自己內在的感受、本質情況下做事情的時候,因為詢問你的感受、本質是帶給你喜悅的基礎。

你如何發現它?你會在跟你的智力與理性完全不同的地方找到它。然而,這對從小就接受頭腦是身而為人至關重要一部分的人來說會很矛盾。

讓我們看看在你的身體中哪裡可以找到這個自然的流動。當你試圖掌控生活,留意並看看你身體的哪個部分被激活。看看想要掌控你生活的東西在物理層面上做了什麼,它如何寄存在你的身體中。

它往往伴隨著"它必須如此;我現在就想要它,是時候了,這是必需的"這樣的想法。意識到在這些想法背後有著一個壓力,一個特定的緊急感,也有著恐懼。感受片刻那個能量流在對你做什麼。它經常像一台壓路機,想要事物比原本可能的步伐走得更快。這個流動跟頭腦的能量有關,你也可以在太陽神經叢感覺到。

現在感受一下,當你放下對生活的掌控會發生什麼。把日常生活中佔據你頭腦的東西拿出來,比如你思考了好幾小時的問題,或者你擔憂的事情,現在想像你釋放了所有對解決方式的期望。

釋放問題,看看你意識到你身體的哪裡。當你放下,你可以感受你多麼深入你的身體。你更加意識到你的身體:你的手臂,你的雙手,你的腿和腳。感受到對你的身體來說很自然的寧靜。

你的身體在每一天都會經歷很多過程:血液循環,食物消化,呼吸,皮膚細胞更新。所有這些過程在自然的速度中穩步進行。一切在你的身體中都有自己的韻律,就像大自然一樣。但你經常焦慮:你想要跳到下一步去,所以失去了與你之內流動的連接。無論如何,你的感受與你內在天然的生命之流更加接近,所以請與它們連接,讓你的意識流經你全身。

現在再次看向你經常思考的情況,你專注的問題等等。讓自己脫離它們。感受你對自己說:"我不知道解決方法,所以我會完全放下,返回我的中心"時,你會有什麼感受。這麼做就是立刻的穩固。

過多地思考和掌控讓你遠離當下。但穩固和放下會帶你返回當下。

敢於依靠有助益的、想要在生活中陪伴你的更大力量,依靠它們而不需要用你的感官看到前方有什麼或者用頭腦理解一切。它們總是存在,總是在運作著。

動物和植物更容易允許這個流動。它們自發地這麼做,因為它們沒有人類那樣的思想過程。請相信流經造物、所有生命的自然流動,聆聽你的感受。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經常充滿想法。述說著事物進行地如何不順利、事物應該怎樣的想法。你進入精神緊張的狀態。然而,解決方案從不會來自頭腦或通過思考而來。

真正的解決方案總是來自放下和後退一步。感到你現在這樣就挺好。知道體驗喜悅或安靜的幸福感是可能的,即使生活中有著問題,即使挑戰在要求你很多事情。你依然可以通過敢於放下來體驗到基本的快樂與良善,但這需要一定的自律。不是專注和努力的自律,而是朝向和"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切靠自己完成,認為自己比別人懂得更多"相反方向的自律。

有時候解決方案就在不遠處,它只能在你放下的時候前來。如果你感到某種放鬆—當你放下時,感受到一個釋然感—你就知道事物會好起來。

因為宇宙中良善的流動、喜悅的能量可以被你的感官識別。幸福和放鬆的感覺會告訴你,你正在與那個喜悅連接。把你的信任放到那裡,即使看似與頭腦的路數相反。

經常與你的身體交流。經常觀察自己來確認你完全存在於你的身體中。意識到所有令你擔憂的事物之下是支持著你的更大的東西。正是它導致你現在處於地球上。當你放下這個身體來到另一邊的時候你會帶著它一起走。

相信這個更大的現實在你的一生中也和你在一起。你可以稱它為源頭或靈魂,怎麼稱呼它不重要。但要知道它所說的語言是喜悅與平和。一旦你感覺到它,你就與造物的本質連接上了。

祝福你在生命旅程中擁有很多的喜悅以及有勇氣去放下。


日期:2023年3月14日
來自:Pamela Kribbe
譯者:NickChan
http://city.blogchina.com/ccx512693854/508400920.html
https://san23.pixnet.net/blog/post/704363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