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胡因夢】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內在的恐懼?

馬維:今天是請您來聊一聊關於恐懼的話題。


胡因夢:為什麼我們要特定地把恐懼這個情緒提出來呢,是因為無論是我們東方的佛教,或者是西方的身心靈導師們,或者悟道的智者,他們幾乎都講,所有的問題跟煩惱的底端幾乎都是恐懼在作祟。

恐懼是一個非常深埋的情緒能量,極不容易被察覺到。我不知道你個人在生命中間對於恐懼,體察得到體察不到?


馬維:有。有一些恐懼是針對一些具體的場合,比如說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是背課文,背英文的課文,我是頭天早上起來背了,但是背得不徹底,幾乎沒記住什麼,後來老師在課堂上點名第一個叫我來背,我就背不出來。

那個時候特別的恐懼緊張,另外還有一種恐懼是我都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麼,就是對這個恐懼本身感到深深的恐懼。

胡因夢:其實知覺精微化了以後,就會察覺到恐懼無所不在。恐懼它真的是我們生命底端的一個趨力,我們會因為恐懼驅動而去做很多很多的事。

比如趨樂避苦的所有的活動,追求享樂,甚至是去製造出很多合理化的一些想法,或者是上癮症,背後都有恐懼。

工作狂背後一定有恐懼,對娛樂上癮一定也有恐懼,對上網聊天這種事情形成一個癮頭,這裡頭也一定有一個恐懼。


馬維:就是這種網絡成癮?

胡因夢:網絡成癮,或者追星族,對某一個偶像人物崇拜到極致的時候。裡頭其實有一個深層的對他現實生活狀態的不滿意,那裡頭也有很深的自卑,自卑後頭有一個深層的恐懼,所以一切的問題都在恐懼。而重點在於怎麼去照見它,怎麼覺知它,怎麼轉化它。


馬維:就是恐懼每個人都能感覺到。

胡因夢: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其實它分好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察覺不到,我們只是被它操控了,然後就形成了很多向外追求的活動。

譬如說上網聊天,這件事情可能意味著對生命之中的一種孤獨的恐懼,譬如在生活裡頭,跟旁邊的親人,或者週遭重要的人沒有辦法產生深刻的聯結感,那他就要逃避這種恐懼,就是上網去找一個陌生人去聊天。

這也是一個對孤獨的逃避,孤獨底端有一種深層的恐懼。譬如說物質慾望的追求,背後也是有一個深層的恐懼,可能是對自己的低價值感,不敢去面對跟接納,透過不斷的購買來增強一些能量。這裡頭也有恐懼,所以第一個階段是被它操控牽著鼻子走。還有一些人會對天災人禍,或者健康狀態有恐懼。


馬維:像這個疑病症是不是?

胡因夢:對,疑病症也是一種慣性的恐懼,我覺得我可能是屬於這種對健康狀況比較容易擔憂的人。


馬維:比較敏感。

胡因夢:其他都還好。我一看空氣很糟,我就意識到裡頭有一種恐懼,就覺得這樣的空氣再延續幾天之後,這個肺可能承受不了。然後就會產生這樣的擔憂。

但是問題是你也沒有辦法控制這個大氣,於是就變成既然你沒有辦法掌控大氣。那你就要調回頭來面對自己內在的恐懼、對污染的恐懼,其實這個恐懼所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空氣的污染。

因為恐懼所形成負面的情緒會在我們經絡體裡面,還有在前幾集講的在脈輪裡頭,就會形成情緒能量的鬱結。那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察覺不到恐懼。

第二個階段:開始能夠意識到恐懼,能夠意識到的時候,裡頭一定有一個過程,叫做過患,就是憂患意識會過度,察覺不到的時候是不知不覺,察覺到了以後,憂患意識只會變得更強。


馬維:憂患意識是不是會容易發展成抑鬱症,有這種抑鬱狀態?

胡因夢:對,憂患意識是一個消耗能量的一種活動,一種內在活動,它進行久了之後,我們很快就累了,我們的能量很快就消耗掉了。

抑鬱症實質上就是能量消耗過度,然後斷電了。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現代人有抑鬱傾向,人在生活之中不知不覺的形成了一種逃避恐懼的慣性,而且這個慣性沒有被察覺到,久了之後能量就耗光了。

到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可能開始想要去對治恐懼了。由於第二個階段察覺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就想用一些方法來對治,這時我們可能會去尋求心理諮商師,參加工作坊,或者用卡內基的積極思考的訓練。


馬維:成功學。

胡因夢:台灣叫做魔鬼營的一些訓練,不斷用積極思考來建設自己。


馬維:拓展訓練。

胡因夢:甚至在宗教裡面很多修行方法,包括吃齋念佛這些方法,其實都是對治恐懼的方式。但是這都還不到究竟,就是還沒有真正的去經驗恐懼,所以到第四個階段就開始要有能力能夠經驗恐懼,這個就比較難。


馬維:您所說的經驗是?

胡因夢:是去體認,去體證。譬如昨天晚上空氣很壞,我體內便有一個恐懼能量起來,身體產生了一種恐懼,是對肺承受不了壞空氣的恐懼。

當恐懼從我的心底深處升起的時候,它會在我的身體上的某一個部分呈現出一種情緒能量。這個時候我要立即察覺到它在我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呈現出來的。


馬維:這肯定是比較難的。

胡因夢:對,因為它太細微了。可是一個在自我覺察上面下了多年工夫的人,她就能夠立即體會到,它是在中脈七輪上面哪一個能量中樞呈現出來。然後我們就要把我們的覺知向內去體察,它在的部位,然後去面對它,然後去轉化放掉它。


馬維:這才能真正的來解決恐懼的問題?

胡因夢:對,這是第四個階段,就是去經驗恐懼,到第五個階段就是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夠經驗恐懼,能夠轉化恐懼,能夠駕馭這股負面的能量。


馬維:胡老師,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基本上都在第一或者第二個階段在徘徊,因為我們也發現比如您剛才所講到的一些依賴,包括精神上的依賴,對偶像的依賴,另外就是對電腦的依賴,現在這樣的人還比較多,有一些青少年也是這樣。

到第二個階段我感覺到好像就有一種自發的能量,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好像很多人都不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

胡因夢:那個都還在自我防衛跟不斷的合理化自己的階段,其實大部分人都很不願意被人家點出來說,你有一個習性上的問題,可能要去看一看,轉化一下。

舉一個例子好了,就是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他有一些生活之中的禁忌話題,沒有辦法公開的談,他有一些生理上的障礙,甚至有一些是搬不上檯面去講的一些身體上的毛病。譬如說便秘的問題好了,便秘問題事實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馬維:困擾很多人。

胡因夢:這個問題大家一談起來覺得不好意思,不敢去談,也不敢去面對。那麼就只是試著私底下來解決,能夠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忍著。

事實上這樣的人很多,這種議題是當你要談,當你要面對的時候,開始會有一個恐懼升起了,譬如有時候我會輔導很多朋友去面對他的身體,可是當談到這種禁忌議題的時候,誒!他就開始顧左右而言它,立即就有一個恐懼起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能夠面對恐懼的話,那麼就要輔導他。

看一看你現在升起的這股恐懼,一定跟早期灌輸進來的某些信念有關。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裡面的集體大眾,都有一些信念,這些信念有些東西是可以被接受,有些東西是不能被接受的。比如這種醜陋的事情,覺得不堪的事情,或者跟性有關的議題,都是不能公開談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幫助他看到深層的信念所造成的制約,你把這個深層的信念放掉之後,你才能實事求是的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就會很坦然,很公開的研究自己為什麼便秘,或者該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解決一個生命很根本的問題。


馬維:確實是要直面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的放下這個問題。

胡因夢:那我們再推而廣之,兩性關係裡面很多涉及到自尊,或者涉及到顏面的,甚至有些人對犯錯有極大的恐懼,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夠完美,做出來的成效不夠好,他就有一個深層的怕犯錯的恐懼。

那這個恐懼是必須靠自己去揭露,有的時候我們去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其實體察並不是那麼清楚的。所以我們出版的東西比較強調治療方法,或者修持的方法是要靠自己去揭露,靠自己去體察到自己最大的罩門,恐懼的罩門到底是什麼 ?

有些人是害怕被所愛的人拋棄,或者是被忽略。或者所愛的人有第三者介入,當這個第三者介入之後,如果我們愛的人已經移情別戀了。就代表我們的價值完全被否定了,有一個對價值被否定深層的恐懼。

這一切都是需要去面對的,還有一些人是對於金錢,或者是生存的恐懼,這個恐懼是很深的,譬如在工作坊,有一些人覺得她已經疲憊不堪了,已經疲憊到頭腦經常是處在一種昏沉的狀態,完全沒有清明度可言。

然而她還是不斷的忙,可是事實上她經濟上根本沒有問題,這都是早期原生家庭父母親的金錢恐懼症,內化進來了,變成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就掌控著我們不斷的忙,不斷的忙,忙到都已經快撐不下去了,但是裡頭這股恐懼還在撐著,要我們繼續賺錢,繼續工作。就是沒有辦法適度的休息來照料自己。


馬維:胡老師,您的意思是說我們很多的恐懼,都跟我們在原生家庭所接受的人生信念是有關係的?

胡因夢:是有關係的,這個部分是比較深,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裡觀察我的模式是什麼。

治療者常常要把這些模式一個一個揭露,告訴你有可能是這個,有可能是那個,然後再從一種諮商的對談過程裡頭去幫助對方意識到信念的癥結在哪裡。

還有一些人是莫名的一種恐懼,譬如他坐在電視機前,他轉台的那個轉台器沒有辦法放下,他就不斷的轉這個台,轉那個台。


馬維:您說的這個太典型了,因為在我接觸的一些朋友當中。都曾經向我描述過自己的這種狀態,就是不停的在晃,但是一晚上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然後直到自己疲憊的很了,就倒頭睡著了。

胡因夢:所以他不斷的在用一種音聲畫面,來掩蓋住內在深層的一種不安感,或者一種莫名的孤寂感。但有的時候就是身體不舒服而已,有的時候我們就是不能夠面對身上所呈現出來的一種不舒服,我們逃避這個對身體不舒服,或者身體不夠健康這件事情的恐懼,我們就會形成一種上癮的舉動。

每一個舉動裡面其實都深埋著一些必須去研究的心態。而這個心態往往會跟身心的一種條件跟狀態有密切關係的。人其實是非常錯綜複雜的。


馬維:這種頻繁的換台跟自己身體的狀態也是有關係的,但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狀態,自己可能也沒有捕捉到這種感覺,就是對這種狀態的恐懼的感覺。

胡因夢:很可能只是因為胃腸脹氣,因為胃腸脹氣是萬病之源。目前在台灣有很多關於養生方面的出版品以及養生專家在日本,在很多國家裡面幫助一些上層社會的人,成功的達到了養生的好的效果,然後出書來幫助一些婦女怎麼調理自己。

中間有幾位蠻不錯的老師,我閱讀了他們的書,也印證了我生命經驗,脹氣真的是萬病之源。因為脹氣會造成能量體上下兩個脈輪的堵塞,譬如你胃部脹氣的話,你上下脈輪之間的能量就沒有辦法通暢無阻,這個時候一定形成焦慮跟恐慌感。

這個焦慮跟恐慌感會趨迫著你的身體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你就打開電視,這個台換換,那個台換換。其實是在逃避身上呈現出的那股焦慮的能量,以及我們對焦慮感的一種恐懼。他就會形成這樣一種上癮的舉動。


馬維:我記得上一次跟您有機會在溝通的時候,我就特別問到您關於焦慮的話題,然後您就提到了胃腸脹氣的問題。後來我也是進行了一個反思,因為我是能夠感覺到自身的這種焦慮。後來我就發現喝牛奶,包括酸奶…

胡因夢:都是會脹氣的。


馬維:對,因為以前聽到的一些說法都是說喝酸奶有好處,能夠幫助自身消化的。

胡因夢:這個是國內的講法,其實國外比較時髦一點的人,跟得上自然療法趨勢的人,幾乎都不碰奶了,奶類製品完全不能碰。它們都是很糟糕的,容易讓身體免疫失調,也容易造成中醫所說的痰濕的問題,中醫提醒我們說,痰濕是萬病之源。

我也發現有一些食品,譬如蔬菜水果,它是特別容易脹氣的,在瑜伽系統裡面,這種食物是屬於地水火風的風大的食物,風大的食物就會造成體內過多的氣,這些氣不但會脹在胃部,同時它就會竄升到頭部這邊。

造成下巴這個地方,脖子這個地方的能量卡住,後頸卡住。然後就覺得兩個膽經,就是太陽穴這個附近,也會有一種非常悶脹的感覺。


馬維:對。

胡因夢:這些反應都會造成焦慮的情緒能量。


馬維:還真的是,身心不可分。

胡因夢:就是你的身體已經進入到對氣脈精微的體察以後,你才能意識到這些食物跟人體的關係,還有這些脹氣、濁氣跟情緒之間的關係,還有某種精神習性之間的關係。那我觀察到來工作坊參與的朋友十之八九都有脹氣的問題。


馬維: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們也想請胡老師在這裡跟我們分享一下解決這個脹氣的問題,有一些什麼樣好的方法。

胡因夢:好的方法就是在攝取食物過程裡頭,一定要注意它的組合,有一些食物組合在一起會打仗,打仗就會製造衝突,衝突就會有濁氣產生。

如果時常有脹氣問題的人,最好吃東西不要太複雜。就是一餐飯裡頭,我先攝取全部是蔬菜類,或者蛋白質類,隔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再攝取澱粉類的,不要太複雜。

我讀過一本書,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到西藏很偏遠的地方,到喇嘛廟裡面去看喇嘛們怎麼運用瑜伽的修行來養生,後來他發現有一個喇嘛廟裡面的喇嘛們非常懂得養生,而且非常的長壽,他發現他們攝取食物的方式就是一餐只吃一樣東西。


馬維:主食和蔬菜各一樣,還是只有主食,只有蔬菜?

胡因夢:只有主食,或只有蔬菜。比如我吃澱粉,我就只吃澱粉,隔很久一段時間我再吃別的東西。有的瑜伽師是在口袋裡面裝一點堅果類的,餓了就吃幾粒,不要多,多餐少食。

像樹上猴子一樣,這是很自然的攝取食物的方式。人類這種一頓吃好大餐,一大堆的東西,然後堆在肚子裡面,酵素又不足。然後在裡面很沉重,好幾個小時才能代謝得完,增加的這種負擔也會消耗能量,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飲食方式。

多餐少食,才是好方法。有些人可以不必那麼按照主流社會的作息習慣,可以發展出自己適合的一種飲食方式。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當你有了一種精微的覺知以後,你才曉得真的就是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所吃的)。

而且這個吃進來的食物真的對人的影響非常大,譬如說低血壓或者低血糖的人,他們如果有一餐飯少掉了主食,比如澱粉類的話,就會變成性格不甜(sweet),我們講澱粉裡面有糖,這個糖可以讓你有甜蜜的感覺。

你的人格會變得比較甜,譬如我就是低血糖的人,有的時候我睡前都必須要吃一點點澱粉。必須要有這個澱粉進來之後,我的神經系統才能真正的穩定下來,然後我才能入睡。

如果不是這麼一點澱粉的話,我就覺得我的神經系統裡面有很多東西,好像很多完全沒有理性的噪音在裡面。不知道在想什麼,非常的毛躁,裡面有很多東西你也搞不清楚那個妄念是怎麼回事。這就是神經系統裡面發出的一種噪音。


馬維:有的時候是感覺到非常的焦慮。

胡因夢:焦慮,就是莫名的不曉得你在忙什麼。但是你吃了一點點澱粉進來,它就穩定下來。或者有的時候你早上起來還沒有吃澱粉進來,就覺得你怎麼裡面都是一些負面念頭。或者對旁邊的人的一種批判或者什麼。


馬維:不滿。

胡因夢:對,不滿。但是當你這一碗飯進去,你發現你的不滿就不見了。然後你的人格變得比較sweet,這都是飲食跟你的性格、人格之間的密切關係。


馬維:的確是。

胡因夢:影響是非常大的。


馬維:的確也是能夠幫助我們轉化這種恐懼的情緒。

胡因夢:對,因為當你意識到你有批判的時候,你就會對自己的批判產生一種恐懼。就是我怎麼有這麼多負面念頭,我怎麼會這麼的對別人不滿呢。也會升起這樣一個內在的恐懼,但是它可以靠飲食調理,它也可以靠自我觀察調理。


馬維:就像您所說的人體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組織。

胡因夢:對,所以身心靈是整個一體的,我們講身心靈整體治療的時候,我們既要注重飲食。又要注重我們的新陳代謝,甚至你的排泄,還有我們每天起心動念裡面的慣性模式是什麼,甚至也要找到我們原生家庭灌輸進來的這些信念是什麼。


馬維:這一點非常重要,原生家庭所灌輸的這些信念,可能都是跟當時社會所提倡的,或者所約束的道德標準都是一致的。一直以來這都是我們的人生信條,但是真的是很難覺察,正是這些人生信條束縛了我們,讓我們產生了一些恐懼的感覺。要進行這個反思的話,我感覺是有一些困難,就是怎麼能夠覺察到這是對我產生束縛影響,產生負面影響的一些人生信條?

胡因夢:多半都還是要有一個基礎的禪修訓練,其實所謂禪修訓練一點都不玄奇的。它是最老實最老實,就是覺察,就是在每一個當下覺察,那禪修訓練譬如原始佛法,上座部的修行人,在東南亞一帶有很多的法師們,他們教的方法其實是從走路開始。大部分的人走路的時候並不能覺知自己的腳接觸地面的感覺。


馬維:我就有這樣的感覺。

胡因夢:禪修的第一步呢,就是先覺察你走路的時候腳跟著地的感覺是什麼,趾頭著地的感覺是什麼。你身體保持某種姿勢,譬如你的手垂下來是什麼感覺,手完全抬起來的時候是造成什麼樣的感覺跟情緒上的變化。

這樣從非常細微的動作,從分解動作之中去建立起一個自我覺察的基礎。然後再延伸到對念頭的覺察。然後再延伸到對信念的覺察,一步步越來越深,越來越形而上,先從身體最容易入手的覺受去下手,然後再慢慢訓練。


https://www.awaker.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4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