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認為,致病邪氣包括風、寒、暑、溼、燥、火,其中溼氣是一種很麻煩的邪氣。開業中醫師鄧佳明昨表示,人體體內溼氣之所以會形成,常見內因性、外因性兩大面向,通常體內溼氣過重,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適當排除溼氣避免產生變化,可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鄧醫師指出,內因性方面,體內溼氣太重的原因主要為經絡不通、氣血虛,多半是常吃生冷食物、冷飲、油膩、糕點、精緻加工食品所造成;外因性方面,體內溼氣過重的原因主要為陽氣不足,像是平時常吹冷氣、長久待在陰冷潮溼地下室、長時間情緒低落、沒有運動習慣,都會使陽氣不足,形成體內溼氣過重,最後影響身體健康。
鄧佳明中醫師舉例指出,如果體內溼氣太重沒有排出體外,久而久之會在身體表面產生水腫、肥胖、溼疹搔癢等症狀,四肢部分也會發生筋骨痠痛不適。值得一提的是,腸胃消化不良常會出現代謝不佳,此時溼氣就會排不出去,以致體內溼氣持續累積,最後反而又會造成吸收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
綜合來說,溼氣重又排不出去,長期下來身體營養無法有效吸收,甚至代謝異常、營養不良,沒有足夠營養可以提供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此時患者就會發現身體越來越沉重,睡得再久也覺得疲憊。由此可見,體內溼氣重影響健康甚鉅,所以必須適當排除體內溼氣。
俗話說的好,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中醫認為,溼氣是很麻煩的東西,甚至容易沾惹其他邪氣,以致於產生一些變化,舉例來說,如果溼與寒相合就變成寒溼,如果溼與熱相合就變成溼熱,如果溼與風相合就變成風溼,如果溼與暑相合就變成暑溼,一旦出現這些變化就變得更為棘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