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醫師指出,傳統粽子大多都是由糯米烹煮而成,而且多數都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高的食材,所以粽子為高熱量、缺乏纖維質的食物,加上各地烹調手法各異,當過多油脂和調味料入粽,往往讓粽子成為高鈉、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
郭志東醫師指出,以常見鹹味肉粽為例,當中油脂和額外添加調味料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的人吃多了,血液黏稠度會跟著上升,除了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缺血程度,以致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及心肌梗塞。
偏甜的粽子內餡,主要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份、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主要危險因子之一。郭志東醫師呼籲,得舒飲食適合融入粽子裡,所謂得舒飲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壓的建議飲食之一,當中原則包括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以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量,甚至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
首先,糯米纖維比較少,可以用五穀雜糧類,比如五穀米、糙米、燕麥、山藥、紫米、地瓜等加以取代,以便提高纖維攝取量。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加以代替,可以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量。
倘若民眾自己包粽子,適當加入菇類、牛蒡等食料,有助增加蔬菜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膽固醇代謝,也增加粽子營養素。若是沒有包粽子的習慣,購買粽子首先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把糯米煮成油飯包入粽葉蒸煮,以致油脂攝取量比較高。
雜糧粽則能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攝取量,其次就是吃粽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肥肉、鹹蛋黃,降低攝取鹽份、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外購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所以不需額外沾醬就能品嚐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醬可以減少許多鹽份攝取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