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慢性肝炎 中醫療法扮要角

通常肝炎指的是肝臟受傷,進而造成肝細胞發炎破壞。執業中醫師呂庶熙
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其實只要GOT、GPT指數在二百以下,傳統中醫就可以治療肝炎。中醫認為,病情較輕者屬於肝氣鬱結,病情較重者屬於肝陽上亢,辨證後即可對證用藥,配合針灸療法還能瀉掉肝火。

呂醫師指出,倘若患者罹患急性或猛爆性肝炎,最好立即由西醫治療比較好,倘若患者罹患慢性肝炎的話,中醫療法可以扮演第一線角色,這類型患者常有精神疲憊、身體倦怠、食慾不振、失眠、容易生氣、脾氣暴躁等症狀,有些患者還會皮膚變黃,但是不會太明顯。

呂醫師指出,治療肝氣鬱結常用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湯等中藥方,同時還可搭配疏肝理氣藥,包括木香、砂仁、黃柏、黃芩等中藥材;治療肝陽上亢常用龍膽瀉肝湯,還可搭配瀉火氣中藥材,比如大黃、梔子、黃連、黃芩、黃柏等中藥材。

針灸療法有助瀉肝火,通常取太沖、三陰交、陰陵泉等穴道。太沖穴位在腳背第一、第二趾縫上,大約一‧五寸凹陷處;三陰交穴位在腳踝內側向上三寸處,靠近脛骨內側後緣的地方;陰陵泉穴位在腳脛骨內側膝眼下緣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與陽陵泉穴相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