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生命就是關係-關係中的寬恕

★寬恕讓囚犯自由,而那個囚犯就是你。寬恕是內在的“發生”。 寬恕
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不寬恕他人,其實就是將對方掛在自己的心上,雖然可能距離遙遠,對方卻一直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一個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輩子都陷入這種情緒的泥淖中—不負責、不行動,也因此錯失任何讓自己更好的改變。這種看起來能夠使人獲得更多情感關注的 心態,實際上隱含著對人生的全盤放棄。
★受害者心態,是一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認為自己在生活裏處處遭受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根本無力控制。 除了我們自己,沒人該對我們心裏被傷害的感覺負責。


關係中的寬恕 一般人很難瞭解“寬恕”真正的含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寬恕的重要性。
★寬恕是內在的“發生”。在寬恕中,你不再背負他人對你造成的傷痛,沒有內在的批判、譴責或想報復的感覺,甚至在思想層面也是如此,那個人不再持續困擾著你。
★當你想起或看見對方時,只有瞭解與愛,沒有一絲憤怒或憎恨,處於完全平靜的狀態。你必須瞭解,寬恕並不是忘記,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寬恕的過程是個解脫的經驗,但不代表你同意他人對你所做的事,也不表示你可以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 緊緊抓住不滿會使自己痛苦,處在衝突之中,而寬恕是一份禮物,可以讓我們解脫,使頭腦平靜。

★寬恕讓囚犯自由,而那個囚犯就是你。
為什麼應該寬恕?
許多人拒絕寬恕,覺得寬恕意味著軟弱,也害怕會被他人利用,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就讓我們來瞭解寬恕的必要性,以及生活中如果缺乏寬恕,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無法寬恕自己與他人,就會陷入生死輪回之中。這個世界是為人的成長而設計的學校,如果沒有學習到功課並成長,我們就會一再回到這裏。
★不寬恕他人,其實就是將對方掛在自己的心上,雖然可能距離遙遠,對方卻一直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無法忘懷那些人或情境,無論做什麼事,他們都在腦海中縈繞不去,結果讓我們喪失了頭腦的平靜,做事沒有效率,並失去智慧。

★當你有強烈的負荷時,無論去哪里都會遇到同一類型的人,直到負荷消失為止。
舉例來說,若你憎恨壞脾氣、愛評判的人(你的內在有這樣的負荷),那麼你這輩子就會持續遇到脾氣不好、愛批判的人。因此,除非你完成學習,否則生命就會持續帶給你類似的人或情境。因為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反映,所以傷痛或憎恨等強烈感受就會在生命中造成財務和健康方面的問題與失敗。
★心中充滿憎恨,沒有讓神聖的恩典流經的空間時,縱使宇宙的較高智慧想幫忙,也無法讓恩典降臨。
★瞭解缺乏寬恕所導致的嚴重損失後。你就會明白寬恕的必要性。每當你原諒自己與他人時,奇跡會自動發生,恩典之門會開啟(但人不應為了期望奇跡發生而寬恕)。

巴關說過一個在寬恕只有發生的奇跡故事:
有位巴關的追隨者正在為客人準備晚餐,但她必須先出門處理一件重要的事情,於是要僕人用攪拌器製作麵團。她回來時發現攪拌器的橡皮燒壞了,麵團只做好一半。 所以非常憤怒,並且不斷向巴關祈禱,希望給予她經驗的力量。
當她全然地經驗傷痛時,傷痛就消失了,只剩下喜悅,對僕人也產生了奇妙的愛的感覺。 她把僕人找來,提醒對方下次要小心,然後將攪拌器送去修理。但那天剛好是假日,店家沒有營業,於是她只好回到廚房,在極度的無助中向巴關呼求説明。令她驚訝的是,攪拌器竟然開始運作了,這真是個奇跡!

★巴關說,我們所認為的“受苦”,其實常常是為了逃離痛苦所做的努力。如果學著正確地經驗痛苦,寬恕就會自然發生。
這時有人可能會問:“我們不應該實際點嗎?” 譬如某人欺騙了你,你就必須受苦並且寬恕嗎?
★巴關說,寬恕是內在的過程,不應該與你在外在世界所採取的實際行動混淆。你所要做的就是去經驗內在的傷痛與憤怒。
★當你完全經驗時,會得到平靜,那麼在回應外部情況時,就可以不帶任何內在的怨恨或批判。
★任何來自傷痛或批判的行動只會導致更多痛苦,那不是回應,而是反映控制了你的情緒。
因此,當一個人在自己之內體驗痛苦時,他的外在世界也可以很有功能性。
★但只在智性上瞭解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在生命中真正去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