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這時寒風刺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春風拂面。中醫師彭溫雅昨表示,雨水時節可能出現陰雨綿綿,溼氣襲人,偏寒體質的人往往感受變化,由於本身氣弱體怯,所以風冷易傷膜理,以致容易感受寒邪致病,偏寒體質的人容易誘發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
彭醫師指出,體質偏寒的人在雨水時節,可以多吃一些有助去溼散寒的食材,如紫蘇性溫味辛,色紫氣香,可以發汗溫中、散寒鎮咳、理氣寬胸,以及促進腸胃蠕動、緩解支氣管痙攣,民眾可取乾紫蘇葉3錢,加入500毫升熱水悶泡十分鐘,再加入適量蜂蜜趁熱飲用。
彭溫雅指出,偏寒體質的人可以多刺激鼻頭兩側迎香穴,這個穴道在鼻翼兩側旁開約一厘米皺紋當中,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迎香穴內有面動脈、面靜脈、眶下動脈、眶下靜脈、面神經及眶下神經叢等匯集,偏寒體質的人就算做好保暖措施,臉部免不了還是直接受到春寒侵襲。
平常多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能夠促進頭面部氣血循環,經常按摩還可以去頭面之風,散顛頂之寒,進而去風除溼、增進身體免疫力。按摩時可以食指指尖點壓按摩,右手指尖按壓右迎香穴,左手指尖按壓左迎香穴,一次按壓約一分鐘,按壓完畢可以再服用一杯紫蘇蜜茶,更能達到養生保健的好處。
彭溫雅醫師表示,雖然雨水是萬物生長的泉源,但人們往往會出現身體黏膩、關節痠痛、胃口變差、皮膚起疹等溼重症狀,特別是偏熱體質的人更容易因為潮溼氣候,加重皮膚過敏的困擾。
傳統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體質偏熱的人因為陽氣太旺,以致生發太過,肝木之火就會旺盛,進而克制脾土,所以常會出現強肝弱脾、肝木克脾土的現象。此外,雨水時節溼邪難以去除,尤其是寒溼之邪最易困擾脾臟,偏熱體質的人在這個時節,應該特別著重脾臟養生,才能改善皮膚過敏的困擾。
彭溫雅指出,脾屬土,在味為甘,建議多吃甘味食物,有助滋養脾臟之氣,特別是偏熱體質的人在雨水時節,可以多吃荸薺等甘味的食物,荸薺性寒味甘,可以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除熱生津、利尿通便、化溼怯痰,平常民眾可以準備荸薺湯,取10顆外皮紫黑的荸薺,去皮切丁,加入事先滾沸的大骨高湯,悶煮10分鐘即可。
荸薺性寒,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不宜多吃;生荸薺容易感染薑片蟲,建議煮熟再食用。
偏熱體質的人在雨水時節可以按壓勞宮穴,可以和胃怯溼、瀉心火熱、增強體質,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單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指尖的中間即是穴道,右手勞宮穴可以左手拇指按住,其餘四指放在右手背支撐,以旋轉方式大拇指按壓約30秒,致掌心出現微熱感為止,左手勞宮穴反之亦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