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我近視童 陷高度近視風險

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視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高度近視(近視超過500度)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表示,研究顯示,城市化的東南亞國家學童近視率達8成,東亞學童近視率高於西方國家,推估原因可能與教育制度、較少的戶外活動有關。

「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醫師指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若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近視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患者),度數越深,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

「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相關領域專家王宏哲點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現今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還會影響學童的學業表現、影響自信心和生活品質。也有部分學童為了避免社交困擾,抗拒戴眼鏡,反倒造成近視惡化。

「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針對3C產品的使用,王宏哲也提出以下5項溝通小撇步,希望能幫助親子共同建議良好的用眼觀念:1、以開放取代禁止:讓學童擁有自主權,降低親子溝通的衝突感;2、以溝通取代命令:共同訂定3C產品的使用時間,而非要求學童禁止使用手機;3、以引導取代限制:引導學童嘗試多元的休閒嗜好;4、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楷模,於用餐、睡前不使用3C,並維持良好的使用方式;5、以了解取代冷漠:建立親子對於3C使用的共通話題。

吳佩昌醫師也指出,家長應為學童選擇經醫學證實的有效控制近視之治療方法;除了醫學治療方式,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包含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避免近距離長時間用眼等,也是保護視力健康的重要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