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血管硬化不治療,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日表
示,傳統中醫認為,既然血管硬化病因是氣滯血瘀,治療時採取方向即是行氣活血,所謂行氣就是改善血管彈性,所謂活血就是改善體內脂質新陳代謝,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濃度。通常治療是以內服中藥為主,以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呂醫師指出,針灸運用是以血管硬化併發症為主,比如長期血管硬化之後,可能會有短暫性腦缺血等現象,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先兆,常見突發性眩暈頭痛、四肢麻木、抽搐癱瘓、視力喪失、語無倫次等,持續時間短暫,大約數分鐘到數小時,通常會在二十四小時恢復正常,並且不留任何後遺症,但是容易反覆發作,而且發作次數越來越多。
倘若出現上述症狀,民眾就應提高警覺,趁早就醫診治比較好。呂醫師指出,中醫對於這些症狀,運用針灸可以迅速改善,以及減少發作次數,有助降低中風的風險。取穴上會以與血液循環有關的經絡為主,比如心經、肝經、脾經等,常用穴位包括神門、太衝、三陰交、內關、外關等。
神門穴位在手腕橫紋內側,約在腕關節凹陷處;太衝穴位在足背第一、第二趾縫上,大約一‧五寸凹陷處;三陰交穴位在腳踝內側向上三寸處,靠近脛骨內側後緣的地方;內關穴位在手掌後二寸,兩筋中間的地方;外關穴位在手背腕橫皺紋向後二寸中間的地方,與內關穴相對。通常使用強刺激手法達到調整自主神經系統的效果,進而影響心血管收縮與血流量,以求能夠迅速緩解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