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穴道按摩 助排濕氣

當濕氣過多,人體便會出現舌體胖大、舌體兩側有齒痕、舌苔厚黏等症
狀,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醫療科中醫師邱淑娟表示,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阻氣機損陽氣,常伴隨肢體疲累、沉重、懶言懶動、體力不濟、胸部及胃部悶脹等症狀,透過穴道按摩,將有助於排除濕氣。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濕氣有內外濕之分,邱淑娟說,所謂的外濕指的就是自然界中的水分和濕氣,供萬物生長;內濕為人體內津液,主要成分是水,浸潤臟腑及細胞組織,維持生理功能,當體內濕氣太過,會使水液代謝失常,此時濕氣就成了異常病理的「濕邪」。

當外濕引動內濕,外在環境濕氣重且脾胃功能不佳時,特別容易產生症狀,而濕氣有「重濁」,起床後會身體疲累、四肢沉重,分泌物易濁穢不清;「黏滯」,會有大便濕黏、大不乾淨,排尿不順的情形;「趨下」,易造成下肢水腫等特性,而透過按摩中脘穴、豐隆穴及陰陵泉穴,有助排濕。

中脘穴:胃之募穴,脾胃互為表裡,可共同作用運化水濕。

豐隆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調理脾胃,去濕除痰。

陰陵泉穴:脾經之合穴,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

邱淑娟提醒,民眾想要避免濕氣堆積,平時應少吃生冷,適度飲水,溫水為宜,少量多次,小口慢喝,夏日待在冷氣房,溫度別調太低,並且要培養運動習慣,能生發陽氣,通達四肢,使水濕容易運化,也可流汗去濕,但要及時擦乾,避免濕邪入侵,例外也要保持心情愉悅放鬆,因情緒會影響氣機,導致濕氣滯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