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國外的研究顯示,樂觀與好的睡眠有顯著正相關,且樂觀者白天嗜睡
情況較低。精神醫師指出,樂觀除有助睡眠,也有益健康;心理衛生專家則提醒,樂觀和正向思考可以練習。
董氏基金會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一篇今年刊載於科學日報的研究顯示,樂觀與更好的睡眠有顯著正相關,愈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睡眠時間也愈長。
此研究以年齡介於卅二歲至五十一歲、共三千五百名成人為對象,針對整體睡眠質量和時間進行評估,包括失眠症狀、入睡困難以及每晚的實際睡眠時數。另有部分參與者參加輔助睡眠研究,連續三天配戴監測器,收集睡眠長度、睡著的時間和睡不安寧的數據,共進行二次監測,期間間隔一年。
研究發現,愈樂觀的人愈覺得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每晚睡六至九小時),其中有七十四%自認沒有失眠症狀,且白天嗜睡情況也較低,且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樂觀分數,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機率就會增加七十八%。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好的睡眠有益穩定情緒、維持良好,身心狀態,該研究團隊先前的研究也發現,樂觀的人心血管較健康,證實樂觀不僅有益於心理健康也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董氏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說,樂觀與悲觀往往是個性所造成,但樂觀可以練習,如遇到事情的當下感到悲觀、無望,不妨自問:「有這麼糟糕嗎?」「是我想的太負面了?」「換個想法會如何呢?」都是很好的自我提醒及練習正向思考的方法,平常多練習可幫助擁有好的睡眠品質。
葉雅馨說,通常愈睡不著愈會想到煩心、不好的事,當發現自己陷入負向情緒,應提醒自己多想愉快的事情;若因為擔心事情做不完而影響睡眠,不如起身用筆記下避免一直掛心。
可營造睡眠環境與氣氛,避免因燈光、電視聲響、睡前喝牛奶、攝取過多水分需起床如廁而影響睡眠。若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可透過冥想,想像一大片草原、一望無際的海洋、日落微光等令人放鬆的景象。但切忌起身運動,以免產生令人提神的正腎上腺素更無法入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