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藥材分四性五味 治療效用大不同

很多民眾都以為,中藥是天然物質。開業中西醫師廖桂聲昨日表示,傳統
中醫認為,其實中藥材具有四性五味,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所謂四性是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所謂五味是指酸、甘、苦、辛、鹹五種藥味,每味中藥材皆有不同的四氣五味,因此又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廖醫師指出,就以四性為例,比如能夠治療熱性病症的中藥材,通常藥性屬於寒性或涼性;能夠治療寒性病症的中藥材,通常藥性屬於溫性或熱性。再以五味為例,酸味是指酸澀收斂之類的中藥材,比如烏梅,通常被用來止汗、止瀉。

甘味是指甘甜味的中藥材,比如甘草,有助緩和、滋補,也常被中醫用來調和藥性;苦味是指具有苦味的中藥材,比如大黃即是,這類中藥材能夠瀉火、清熱、燥溼、通泄;辛味指辛辣或辛涼藥材,比如薑母、薄荷,有助發汗、解氣。

鹹味藥材如芒硝,這類中藥材具有瀉下通便、散軟化堅。如從五臟對應五味來看,中醫認為,肝病忌辛味、心病忌鹹味、脾病忌酸味、肺病忌苦味、腎病忌甘味,建議使用中藥材,最好根據病人體質、症狀、生活習慣,適當地調和四性五味,以便做到符合體質、順應季節、適合地域等,才能真正藥到病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